軍艦島不是想登島就能登的,除了船班對於乘客數的限制外,天氣也占了很大的因素。
聽說一年大概只有1/3的天數能登上去,其他要不就不開船,要不就開船但不登島。
能登島代表運氣蠻好的。
-
軍艦島目前只有一個碼頭,而且只有單側可以停船,所有的船跟人都要從這邊進出。
不過來這邊的船隻似乎都有默契,不會同時讓旅客上下。
島嶼和九州本島的距離很近,這張對面大致上位在高浜海水浴場附近。
碼頭附近以前應該有些其他設施,但目前是拆掉或流失掉了。
畫面上的另外一個小島應該是中之島,不開放登島,看google map,島上似乎有個納骨碑。
軍艦島四周都是鋼筋混凝土的防護牆,這應該是擴建的結果,讓島可以塞更多人。
這部分我就不確定是否是當時擴建的結果了,看起來比較像最近的產物。
不過後面看到的堤防也有類似的構造,也許當時就這樣蓋。
那個隧道是往軍艦島內的唯一出入口,雖然有頭上注意,但你身高只要沒過180,就不太需要擔心。
堤防似乎有排水的孔隙
-
軍艦島的參觀方式是跟船公司接洽,和同船的人團進團出。在島上的時間大概在40分~60分左右。
船公司會安排人員一起登島,這些人也會在島上解說島的歷史給各位聽,
不過我不確定除了日文外有沒有其他的語言團。
島上的行走平台有留三處見學廣場,方便大家聚集聽解說。
不過拍照時間就比較趕一點,除了聽解說在定點外,其餘時間都是一直移動,有機會就拍照吧。
-
軍艦島的全圖
這裡充滿未來暫時不會倒塌、未來可能會倒塌、現在可能會倒塌的房子,島上很多地方是禁止通行的。
遊客在島上就是沿著這條水泥走道移動,單一線,除非你亂來否則不會迷路。
從碼頭過隧道後,直接到達第一見學廣場,
較近的建築都是煤礦用途,比較遠的是端島中小學。該校還有一棟體育館,在旁邊而已。
再往後,看不到的地方是端島病院。
放大
山頂上建築是職員住宅,後面還有一堆,這張看不到,在繞島的時候才能看到另外一大部分。
「山頂」是擴建前的端島,這個島的地勢頗高。
這也應該都是煤礦相關設施
建築內部都蠻亂的,不過這也很正常
-
接著移動到第二見學廣場
主要的建築群是煤礦事務所以及工廠之類的設施,煤礦事務所比較有保留下來
看起來也有經費維護
這紅牆應該是以前綜合事務所的範圍,島上建築外觀都是水泥,這就比較特別些。
以前的道路痕跡
不知道是現代維修還是當時就長這樣
不少建築已經倒塌
島上的燈塔是最新的建築,看起來也有在運作
-
最後是第三見習廣場
這邊主要讓各位看日本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居住大樓,編號30,1914年蓋的。
考量到當時技術以及軍艦島惡劣的環境,還沒倒這點算是了不起,
但這棟被評估這幾年就會倒塌,屬於高危險的建築。
前方這棟應該是以前的工廠或製罐廠之類的地方。
會把這棟拿出來講的原因是,我記得解說有講巨浪來的時候會噴到這棟。
中間的損壞是最近兩三年才崩毀的。
長崎市政府倒是想要保留這棟建築,但有不少問題。經費是最大的問題,這會讓後續作業很難有完善的進展方式。
材料是下一個問題,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什麼樣的材料才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這已經研究完畢,學者拿很多種材料直接擺在軍艦島,最後決定了材料種類。
接著是要怎麼進場維修?這部分目前似乎不太容易處理。軍艦島的碼頭就那個大小,要藉由水路運送材料並不方便,雖然也可以考慮空中運送,但降落的場地會是麻煩事情。
最後是維修安全與工法,這部分也是很難處理的項目,這棟建築隨時會倒塌,讓人在裡面作業,碰到倒塌會很難迴避。雖然有想法是先在中庭(這棟建築是口字型,中間有露天的天井)施作安全設施,同時架設鋼架來支撐建築物,但要把材料放到裡面去就是很大的工程,也沒辦法保證安全。
不管怎樣,目前就是這個狀態,也許倒塌的日子不會太遠,有機會就上島看看?
左邊的31號樓,1951年蓋的,就暫時安全
附近很多倒塌或拆除的殘餘物
有一處能看到以前的海堤
-
這樣就全部參觀完畢了,折返,搭船離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