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的兵舍共有六棟,原為軍法學校教室及學生宿舍,後來憲兵才進駐。
目前部分的建築作為展覽用地,我不太確定這些是不是常駐展,可能不是。
首先是這個,歷劫的百合
基本上是在講白色恐怖的審判的各種過程
這是在綠島的新生訓導處立體模擬圖
旁邊的牆上依舊擺了白色恐怖流程的簡介
附帶一提,綠島現在還是有監獄喔。
一些照片
警棍、腳鐐和各種印章,並沒有刑求器具的展覽,不知道是真的沒有,還是故意的,至少擺本電話簿?
這是放映影片的地方,裡面有人,所以不進去拍攝
影片清單
景美看守所就是這裡,政治犯名單外洩事件,跟前一篇提到的陳中統先生有密切關係
對面牆上有跳動的名單,很多人
一些文物
救援的一些資料
這算是人權園區的廣告
大事記
戒嚴令的爭議與賠償問題
這也是綠島新生訓導處的模型
這邊講的是平反,這是理所當然,應當之事
第二間,風揚傳承的蒲公英,這是受難者生活及影像展
展覽全景圖,是在看完後要出去時拍的
仁愛樓押房在之後的文章會介紹到
公正廉明的軍法審判
附近有個藝術品
這是一些仁愛樓裡面的生活片段
以及各種設施,之後的文章會講到
文物與藝術品展示
福利社的保險櫃
幾位在看守所內的人們
以及牢房,左邊是照片的樣子,中右可能是監視器畫面,我在這前面晃來晃去時,右邊那個會顯現出來
號稱是仿造1957年的真實尺寸的木牢房
大概只有尺寸相符,不過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要造出跟當時一模一樣的牢房是很困難的
從牢房中看出去
恭桶?
從第二個展覽處出來後,還看到這個標語
第三間,最後一個展覽處
幌馬車之歌
首先是簡介
大事年表
這邊是用序曲跟樂章來分段
以照片跟文字述說故事,共六樂章,另有序曲跟尾聲
三跟四中間有插播一個場景
最後是一些文物和主角的身影
結束。
(2018註:文章完成時,此地的名稱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目前更改為「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所以我這系列所有的文章均因此更名。)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