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離開郡山,前往會津若松。而按照之前的計畫,今天要去喜多方。
--
我不太確定為何郡山車站前方要擺一個這種造景
本來以為會做成小河,但也沒有
到郡山車站第一月台搭乘列車往會津若松
磐越西線沿途比較多田景,另外因為玻璃上有貼東西,顏色會有點怪怪的。
熱海町附近,東京電力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丸守発電所,這是水力發電廠。
一般財団法人太田総合病院附属太田熱海病院,名字超長,而且上下顏色還差真多。
旅館不少,熱海町也是溫泉區
旧中山宿駅跡,這附近以前因為地勢比較陡峭,這個車站是作為折返式車站而使用。
但現在磐越西線似乎不需要折返式車站了,這裡就被廢止,新的中山宿站改成一般車站,在附近開張。
不過舊的車站依舊保留下來
記得是昭和電工株式会社東長原事業所的設施
靠近會津若松車站了
到達會津若松站,因為往喜多方的火車將在15分鐘左右後啟動,所以我並沒有去旅館check in,
而是先把行李放到車站右方的置物櫃後,到第三月台搭乘列車往喜多方,
因為我沒有拍置物櫃的照片,所以用其他照片來講,就是在下圖右邊,
一路走,通過租車地方旁,就可以看到了
這段路程連天橋都不用走
只要零錢有準備好,可以輕鬆完成。
接著搭乘列車到達喜多方站
因為我是買實體票券,所以出去時應該要把票券交給站方人員,但我看了半天都沒有看到人,
就這樣走出去,然後聽到背後有個聲音,聽起來像是在問「客人您的票券啊~~」之類的意思,
才發現原來收票員躲在這,就把票交給他,若要出站還請務必注意這部份。
我並沒有特別安排喜多方的景點,唯一確定的只有吃拉麵和騎腳踏車的行程而已。
但在車站看到這張照片,就決定去這地方看看
長床位在新宮熊野神社,似乎有從車站到那邊的接駁車,但我因為要騎腳踏車的關係,就沒有去注意這個。
喜多方租腳踏車的地方不只一處,我是選擇去「民藝あくた川」租車。一台一天500的樣子,有點忘了。
不用護照跟押金,只要在筆記本上寫資料,然後先把租金交給他們就好了。
另外,他們關門的時間在五點,腳踏車歸還時間應該是在四點或四點半,忘記了,到時可以問問。
這邊有個小插曲,我之前在安來時,在月山富田城附近的広瀬絣商店買了一個零錢包。
結果租車的老闆以為那是在這邊買的,看起來還蠻開心,後來他知道我在哪裡買的時候就頗訝異。
不過如果是我大概也會很訝異,我自己也完全不知道這兩個地方有產這些東西。
這趟旅程我沒有去看喜多方的藍染布,現在想一想也許當時應該要去看看才是。
--
開始騎腳踏車往新宮熊野神社移動,下圖是喜多方共同農業倉庫,跟「蔵」是完全不同。
一路上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景
磐越西線的鐵路平交道
(會津)新宮城跡
到達新宮熊野神社
進去前,先去旁邊的休息室,有些資料可拿,以及不少照片,還有廁所。
經參道往長床和本殿移動
入內需付費
在這買
目前是當地居民在管理這地方,當初維修費的償還,神社維護都需要費用。
所以對來這邊的人收取門票,我是覺得不貴。
長床
長床以前是提供給不能上本殿參拜的人參拜的地方
屋頂是稻草茸屋頂
可以換他們提供的拖鞋後走進去看看
旁邊有比較古早的鐘樓與文殊樓
本殿共有三棟
長相類似,但中間那棟大了一點
往寶物殿前進,門票包含寶物殿,不用再另外買一張。
裡面是還蠻不錯,比我想像中還要好。
參觀完畢後,沿著新宮這一帶的居住區道路移動回去。
路過慶德稻荷神社
把車停妥後,就進去看看
這裡有不少老樹木
據說是八幡太郎(源義家)種的杉木
用水泥修補樹木並不是很罕見,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很好的作法。
繼續往裡面走,到達本殿
後方有一階梯,到達一個鳥居,但往前就沒路了
繼續移動,這是喜多方市立慶徳小学校
預備返回喜多方站附近,準備吃午餐
經過一個小神社(八幡神社),決定進去看看
之後回到市區,騎一小段日中線記念自転車歩行者道
不過季節不對,櫻花沒開。
回到市區,去吃午餐,來這邊自然要吃拉麵,
選擇離車站比較遠的塩川屋吃拉麵
點鹽味拉麵+糖心蛋,味道很好,我挺喜愛。
這間店有在賣泡麵,就順手買了一包,回去後來吃吃看
內容物就這樣,醬油油包跟麵體
煮好後加蔬菜跟蛋更好吃。
吃飽後往甲斐本家蔵座敷移動,這景點是看到路牌後才決定要去的。
停好車後,先到這
這裡的解說員可能是一對一。
他們先問我是那一國人,當知曉後,就拿了一本簿子出來,上面貼了日文,以及相對應的中文。
其中部份翻譯錯的地方,還手寫了更改,算是用心吧。
講解部份為受付處與庭園,受付處的部份結束後,會到這
以前這邊有開咖啡廳,現在沒有了
之後到這
很漂亮
解說
裡面有黃金的感覺,聽他們說是有貼金箔。
最後是旁邊的浴室
一堆大理石,聽說來自義大利,頗豪華
之後騎車亂走,這是田中又一記念喜多方煉瓦館。
喜多方的蔵,屋頂都是使用瓦片,所以當時這裡也有不少的煉瓦師,田中又一是其中一人。
田中又一是喜多方人,年少時跑去東京學煉瓦,學的好像很不錯。
學習完畢回到喜多方市開業,聽說他的瓦片在當時是很優異的。
本來想去押切川公園和美術館看看,但後來到美術館附近時,看到有蔵的相關展示,就決定到這邊
首先來到旧冠木家店蔵,是販賣商品跟門票的地方。
「蔵」雖然翻譯成倉庫,但不是普通的那種倉庫,是豪華版,甚至有人也會住在裡面。
之前的甲斐本家蔵座敷就是這樣。
買完門票後,入內參觀。文章分為三部份,基本上都是建物外觀,裡面有各種不同的展覽。
就請各位點選連結進去看看。
--
當我在旧外島家住宅家時,碰到一位正在維護住宅門紙窗的工作人員,就聊起來了。
不知道為何,日本的人們一開始總會先問你從哪個地方來的。
另外和在仙台一樣,因為語言不通,所以我就用手機的google翻譯開始跟他交談。
但畢竟是google翻譯,所以翻譯本來就不會很完美,他還跟我道歉說因為他的會津腔導致翻譯不準。
ㄜ,其實我不覺得翻譯有什麽問題,其實跟其他人講話時,翻譯的表現就差不多是這樣。
他講解了這棟房子的部份設施用途。以下「」內的文字並不是他所講的原文,
而是我用google翻譯機抓大概意思後寫出來,或者我聽他的意思後寫出來的。
另外,""內則是動作。紅字是我問他的問題,一樣是抓大概內容。
「圍爐裏是這樣點火的」"拿報紙撕成條狀後放下去"
有蓋子的容器是做什麽用的?
"打開"「裡面是(google翻譯翻不出來,不過很明顯是木炭),該怎麽跟你講呢...」
是這個嗎?"拿出google搜尋木炭圖給他看"
「就是這個沒錯。」
旁邊那個沒蓋子容器的用途?
"從容器中拿出木炭放到灰上"「這是拿燒紅的木炭移動的容器」
"把灰上的木炭放進去後往隔壁的圍爐裏走兩步"「拿到旁邊用的」
「我們這邊有用馬耕田」
小時候玩的遊戲,他一個一個試玩給我看,不過其實我在別的地方都有玩過就是了。
這東西是不是這個?"搜尋我自己的部落格,打開松浦社宅文章,滑到棟札的照片拿給他看"
「沒錯,就是這個」
「這畫呈現這邊以前的模樣」
「我們以前是用這個織的」"指一指他的工作服"
這可以織成這種工作服嗎?
「這樣說也是可以啦,不過是織成布,然後做衣服,我身上這套不是織的」
「我們這邊傳統上會跟動物住在一起,這樣要照料比較方便,他們也算是我們的家人」
這屋頂怎麽會落差那麽大?
「右邊的是新換的,所以會比較新跟蓬鬆」
「左邊是使用一段時間的屋頂,會因為時間的關係而被壓縮」"比個壓扁手勢"
「如果再久一點就會變成這樣了」
為什麽一棟房子要這樣呈現三種不同使用狀況的屋頂呢?
「其實是因為預算的關係,一次只能換一部分」
「我們需要定期換紙窗,舊的顏色會變,像這樣」
「在屋內生火後,黑煙會衝上去」"比生火跟黑煙的手勢"「然後就會把上方屋頂燻黑,你看旁邊的就沒有」
上面沒有通風口之類的設施嗎?
「沒有的,煙就這樣上去」
會津的井是開在房間內的嗎?
「不是的,井在外面,我們只是整套搬進來展示以前是怎樣運作的」
「我們這邊的蔵很多都是用瓦片作為屋頂,因為...(這邊我忘記他講了什麽,似乎是防風跟雪,不確定)」
那不同顏色的瓦片,是否有不同用途?
「顏色不同而已,效果是一樣的。」
對話差不多是這樣,大約聊了半小時。
如果有機會在旅程中其實可以跟當地人聊聊,至少到目前為止我覺得結果都蠻好的。
--
這邊的行程結束後,逼近還腳踏車的時間,就先把腳踏車還了,再四處走走,並吃晚餐。
墓石
看了下地圖,決定往菅原神社移動
日本的墓園跟住宅常常很靠近
到達菅原神社,這邊有六百年了。
古峰神社又出現了
四處看看
上頭掛了天滿宮的匾額,菅原神社的「菅原」應該就是菅原道真,天滿宮的主祀神。
看完後繼續移動,去吃晚餐
晚餐吃車站附近的櫻井食堂,
裡面有不少人在吃拉麵或其他東西,並一邊喝酒一邊看甲子園比賽,氣氛還不錯。
我點了蔵拉麵,醬油味,我還是第一次吃到加薑的拉麵
之後結束喜多方的行程,回到會津若松。
在會津若松這幾天,我都是住車站旁邊的駅前フジグランドホテル。
這裡位在會津若松站的旁邊,算是非常方便,價格也很實惠。
另外還有提供溫泉券,不過你要移動到附近的「富士の湯」,
我沒去過所以不知道確切位置,估計是這間。
這次住沒有冰箱的一人房,房間一樣並不大,不過價格也不貴,就還好。
雖然有一點舊,但內部是乾淨的。
不過,隔音就不是非常完美,隔壁的人如果大喝,是聽的到的。
窗外的視野普通,倒是不用特別注意
這倒是不錯
床是這樣
浴室也是套裝的塑膠浴室。
大致上沒啥問題
附帶一題,日式早餐很不錯,西式就普通。
--
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