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日的行程原本只有彌彥,但因為前一天燕市産業史料館的行程撲空,所以做了點更動。

一大早直接到JR燕三條站,搭乘彌彥線往彌彥移動。

C21 JR燕三條站 11.jpg

學生在上下課時也會利用這條路線,若在這個時段搭乘,就可能會很擁擠。

從JR燕三條站往彌彥的列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達JR彌彥站,

另一種只到JR吉田站,然後要在JR吉田站轉車到JR彌彥站。

--

JR吉田站有公車和計程車,我之後都會利用到

D02 吉田車站 16.jpg

部份的公車站牌

D02 吉田車站 27.jpg

附帶一提,天橋上的景還ok

D02 吉田車站 24.jpg

從吉田站移動到彌彥的路上,可以看到彌彥神社大鳥居

D03 吉田 - 彌彥 01.jpg

沿路的景也還算不錯

D03 吉田 - 彌彥 03.jpg

到達JR彌彥站

D04 彌彥車站 03.jpg

這邊也是彌彥線的起點

D04 彌彥車站 01.jpg

​站內有柴油儲存設施,大概是冬天會利用到

D04 彌彥車站 06.jpg

車站外觀

D04 彌彥車站 14.jpg

行程縮減的前提下,我決定只去彌彥公園、彌彥神社與彌彥山。

--

彌彥公園是楓葉名所,但我去的時候已經沒有了

D05 彌彥公園 06.jpg

看很多人的照片,這一帶在楓葉時期很漂亮,但現在就是普通的橋。

D05 彌彥公園 34.jpg

因為沒有楓葉,彌彥公園對我來講就只是路過得地方,主要的目的是後方的湯神社。

往後方的高台爬上,很快就抵達入口

D05 彌彥公園 12.jpg

D05 彌彥公園 19.jpg

D05 彌彥公園 20.jpg

湯神社參道入口

D06 彌彥湯神社 18.jpg

一連串的木製與石製鳥居

D06 彌彥湯神社 19.jpg

新舊不一

D06 彌彥湯神社 20.jpg

旗子很多,但這也清楚標示參道位置與前進方向,算不錯

D06 彌彥湯神社 27.jpg

御殿山配水池遺跡,後來做了個更方便的配水池,這邊就剩下牌子,池子填平。

D06 彌彥湯神社 24.jpg

途中經過勝神社御神廟後

D06 彌彥湯神社 15.jpg

D06 彌彥湯神社 30.jpg

走左邊的路下去,不久就可以看到湯神社的設施了

D06 彌彥湯神社 34.jpg

D06 彌彥湯神社 04.jpg

湯神社

D06 彌彥湯神社 36.jpg

構造蠻簡單,分別為神社本體,詰所

D06 彌彥湯神社 40.jpg

​神社本體

D06 彌彥湯神社 42.jpg

樹蠻高的

D06 彌彥湯神社 07.jpg

離開後回到彌彥公園,從另一側下去

D05 彌彥公園 35.jpg

走公園內的隧道後,繞行公園一圈

D05 彌彥公園 26.jpg

D05 彌彥公園 38.jpg

接著往彌彥神社移動,途中看到おもてなし広場,拍幾張照片做留存。

D07 おもてなし広場 01.jpg

「おもてなし」算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意思差不多是最誠摯的心意準備及歡迎客人。

--

​到彌彥神社前,先往旁邊的祓戸神社移動。

以前彌彥村的入口在這個位置,祀有祓戸四柱大神,可去除來往人員的罪孽、污穢之類的。

D08 彌彥祓戸神社 01.jpg

神社

D08 彌彥祓戸神社 04.jpg

接著是彌彥神社,來彌彥的人大概都會來這邊吧。

D09 彌彥神社 01.jpg

也許是因為時間或時節不對,神社和神社前的商店街人不多

D09 彌彥神社 42.jpg

神社外圍的樹木狀況看起來很不錯

D09 彌彥神社 02.jpg

中間地帶,左轉為神社本殿、直走寶物館

D09 彌彥神社 62.jpg

而整個神社範圍​右側有土俵、

D09 彌彥神社 03.jpg

弓道場

D09 彌彥神社 46.jpg

​以及櫻苑、鹿苑與日本雞舍。櫻苑我沒看到,後二倒有。鹿苑的設置目的大家大概都知道。

D09 彌彥神社 09.jpg

日本雞舍似乎是為了保存日本種的雞才設立的

D09 彌彥神社 52.jpg

D09 彌彥神社 49.jpg

回到中間地帶前往寶物館,途中的左側可見舊本殿址,

D09 彌彥神社 16.jpg

過去的彌彥神社都被大火燒掉了,重建時將本殿和拜殿換去現在的位置,目前看到的都是百年前重建的成果。

D09 彌彥神社 20.jpg

寶物殿內不開放拍照,主要是文物和歷代天皇繪像,我不知道為何會有繪像,大概是這間神社的傳統?

D09 彌彥神社 18.jpg

回到中央地帶,往彌彥神社拜殿前進

D09 彌彥神社 21.jpg

D09 彌彥神社 22.jpg

​先去拜殿門口前方右側

D09 彌彥神社 23.jpg

有間看起來明顯比其他神社古早的十柱神社

D09 彌彥神社 70.jpg

D09 彌彥神社 69.jpg

回到拜殿的隨神門,進入,門的左右邊為御朱印與購買神社相關物品的地方。

D09 彌彥神社 36.jpg

祈願繪馬奉納所也在這,有兩個

D09 彌彥神社 28.jpg

拜殿

D09 彌彥神社 33.jpg

D09 彌彥神社 34.jpg

這個季節差不多開始在下雪了

D09 彌彥神社 37.jpg

不少清掃與除雪用品堆在某個角落

D09 彌彥神社 31.jpg

D09 彌彥神社 32.jpg

出隨神門往右走,離開彌彥神社。

接下來的行程原本是想要爬彌彥山,而下山搭乘纜車。

雖然彌彥山高度不高,且已經有完善的路徑可登,

但考慮已經下雪,我也沒什麼冬季登山設備,就決定搭兩趟纜車。

--

纜車有提供小巴士往返神社與纜車站之間,免費。

D09 彌彥神社 40.jpg

彌彥山萬葉之道。這段我建議用走的,因為景不錯,距離也不長。

D09 彌彥神社 41.jpg

但我當時不知道,就先搭小巴士前往。

​--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只有山麓站、山頂站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1.jpg

山麓站不大,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4.jpg

主要是觀光展示、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7.jpg

土產、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6.jpg

售票處,纜車幾分鐘一班在這邊也有寫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5.jpg

座椅與照片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3.jpg

往上到纜車搭乘處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8.jpg

古早味的纜車車廂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09.jpg

搭乘纜車時,往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至少這個季節沒有。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15.jpg

往下看就完全不同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23.jpg

山頂站不知道為何,遊樂設施很多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28.jpg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30.jpg

販售處不太明顯,在出入口旁邊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31.jpg

山頂站的外觀

D10 彌彥山索道登山纜車 32.jpg

--

我沒有想到山上的雪已經到達堆積的地步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34.jpg

工作人員把路整好,右邊的路是用望遠鏡看景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9.jpg

不過當天天氣沒那麼好,看的就不是很清楚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05.jpg

展望食堂以及觀景塔都沒有營業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06.jpg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08.jpg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07.jpg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8.jpg

​不過我的目的也不是這兩處就是,繼續往後走,開始相對輕鬆的登山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09.jpg

附帶一提,我有簡易冰爪,走這種平路和階梯還可以應付。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11.jpg

若你是從山下步行登山,會在這邊和山頂站的路交會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13.jpg

到山頂之前的視野都不太好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15.jpg

這段大概是比較不好走的部份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16.jpg

那個階梯扶手上都是雪,基本上不太好握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18.jpg

但多半是平路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1.jpg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2.jpg

NHK等電視台或媒體在這邊有設備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0.jpg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3.jpg

兩段階梯,務必注意安全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4.jpg

到達目的地,山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邊是彌彥神社奧宮,回來寫文章才發現的。

D11 彌彥山(登山纜車山頂站 - 彌彥神社奧宮)  25.jpg

右邊是社務所

D12 彌彥神社奧宮 01.jpg

走樓梯上來後是一個平台

D12 彌彥神社奧宮 03.jpg

海景

D12 彌彥神社奧宮 05.jpg

繞一圈

D12 彌彥神社奧宮 06.jpg

D12 彌彥神社奧宮 13.jpg

奧宮

D12 彌彥神社奧宮 08.jpg

即便今天天氣不好,但景都很不錯

D12 彌彥神社奧宮 10.jpg

D12 彌彥神社奧宮 15.jpg

D12 彌彥神社奧宮 18.jpg

D12 彌彥神社奧宮 17.jpg

開始往回走,回層的路和上來時相比,更難走了一點,比較滑,但沒什麼問題。

--

搭纜車下山時因為沒人,服務人員有與我閒談,詢問彌彥這地方的知名度。

我想應該蠻多人都知道彌彥這地方的,就照我的認知講,

但又想了想,似乎不多台灣人到彌彥來觀光就是了。

--

回程時走萬葉之道,這是通往彌彥神社和纜車站的道路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10.jpg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11.jpg

途中會經過石燈籠,為登山道的出入口,可直達奧宮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16.jpg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17.jpg

這邊就是出入口了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05.jpg

日本這邊並沒有禁止你冬季登山,但你要自己負責。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06.jpg

我去的時候還好,再往後半個月大概連入口處都會積雪

D13 彌彥山萬葉之道 18.jpg

​確實有冬季登山的人,而且速度還很快,我記得在奧宮碰到一個登山者走在我前面,

之後在這邊又碰到他下山,其實蠻厲害的。

--

回到彌彥神社,直接移動到前方的商店街繞一繞,買點東西

D15 彌彥神社通り 04.jpg

而鳥居旁邊有明治天皇行在所跡

D14 明治天皇行在所跡 01.jpg

走到這邊左轉

D15 彌彥神社通り 08.jpg

原本我打算在彌彥叫計程車到燕市產業史料館,但後來發現左轉後有個公車站牌,可達吉田站。

公車站牌長相就像下圖右方那個

D02 吉田車站 27.jpg

就搭乘公車前往,這公車似乎是民間團體自行發起的,不管你搭到那,就是日幣100元。

就這樣一路搭到吉田站了。結果火車的時間對不上,只好轉搭計程車,

我搭乘的計程車似乎沒跑過這路線,還重新設定導航。

但總算到達本日的終點,燕市產業史料館

--

燕市產業史料館主要有展覽與體驗這兩塊環節。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01.jpg

門口有售票處,購票完畢後入內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5.jpg

造訪時展覽有三,分別為售票處附近的金屬洋食器展示室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04.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06.jpg

​往後走的本館、別館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2.jpg

本館入內就展現了技術能力​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31.jpg

一樓是歷史的技術​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17.jpg

有圖表、實物​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18.jpg

影片​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23.jpg

模型等展示​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25.jpg

二樓為職人銘品展示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34.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35.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36.jpg

而別館為煙管展覽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49.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56.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0.jpg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50.jpg

最後是最後是體驗工房館,這次的主要目的是這邊,但裡面不能拍照,就外面拍一張。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4.jpg

體驗工房館裡面有三位師傅,我這次去只有一般體驗項目,沒有特別的版本。

體驗的項目如下:

--

チタン製スプーン酸化発色

簡單講就是把一根鈦金屬製湯匙用電流的方式氧化著色,

這並不是把湯匙塗漆或染色,只是一個氧化反應而已。

最大的特點就是金屬感依舊存在,可呈現各種不同顏色。用不同的視角或燈光,色調會有不同的變化。

例如這根湯匙,顏色蠻接近的吧?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72.jpg

換個角度且用閃光燈拍,顏色就差非常多了。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8.jpg

製作上很簡單,你先選擇你要的顏色,師傅會幫你把電流頻率調好,你拿著湯匙,

若你想要整根湯匙都一個顏色,那就把整根湯匙浸入液體內,一段時間後就會完成。

若你想要兩種顏色各佔一半,那就泡1/2湯匙進去液體內,等待完成即可,很容易。

附帶一提,若你的色調是比較後面的那些,你還可以觀賞湯匙變出各種顏色的過程。

我個人建議來這邊就帶一根或數根這種湯匙回來,送禮和自用都不錯。

另外要注意,不要用菜瓜布或者腐蝕性的溶劑洗湯匙,鍍模會掉。

--

錫ぐいのみ製作体験

使用木槌敲擊錫板,最後敲成酒杯。

這是錫ぐいのみ製作体験的完成品,聽說裝清酒喝會很有風味。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70.jpg

反面,那個黑點是中心點,打平底部時使用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71.jpg

這部份的製作純粹就是模仿,師傅會示範動作,你就模仿學習即可完成。

另外錫板有點軟,就算打擊失敗,只要不要太誇張都可以重來。

也因為如此,完成的酒杯也有點軟,使用時要注意。

--

純銅タンブラー鎚目入れ

用金屬鎚敲擊套在金屬上的銅杯,以添加自製錘紋的體驗,

你可以選擇把整杯敲滿,或敲到你想要的部位,像我就敲了大概2/3而已。

這個比較累一點,需要時間和耐心,但慢慢敲總是會完成的。

附帶的說明是,師傅推薦拿來喝啤酒,說很棒。然後銅杯會氧化,一兩年後顏色會不一樣,正常現象。

D16 燕市產業史料館 69.jpg

參觀完畢後碰到暴雨,本來想硬衝的,但風大到傘撐不住,只好返回,

並麻煩館內人員幫我叫計程車,在此非常感謝他們。

--

等到雨停後,走路前往另外一間食堂吃晚餐,まつや食堂

D17 燕市まつや食堂 01.jpg

這間店位置不少,還有一個超大廚房,但我不想拍廚房。

D17 燕市まつや食堂 02.jpg

D17 燕市まつや食堂 03.jpg

這次吃特製中華,端上來和我想的不同,有點像勾芡麵,但還蠻好吃的

放了不少豬油進去,但吃起來不會很油,份量也非常多,是可以讓人吃飽的一道

D17 燕市まつや食堂 08.jpg

但量是真的蠻多的就是了。

D17 燕市まつや食堂 09.jpg

老闆在我店這道菜後有猶豫了一下,看起來好像要跟我講什麼,但後來覺得語言不通沒辦法。

我在猜是不是他覺得這量很多一般人可能會比較勉強一點,不過我餓了一天了,沒啥問題就是。

--

再次去Patisserie RIZIERE買東西

日本(9-4) - 新潟,彌彥、燕市産業史料館

本來想買的東西賣完了,就再買一次éclair,這次買有酒香的,雖然不差,但我覺得上次梨子的版本比較好吃。

日本(9-4) - 新潟,彌彥、燕市産業史料館

日本(9-4) - 新潟,彌彥、燕市産業史料館

布丁比較堅固一點,不是那種軟趴趴的版本,味道濃郁,我蠻喜歡。

日本(9-4) - 新潟,彌彥、燕市産業史料館

​本日結束。

--

行程

第一天:台灣➔新潟

第二天:土合、谷川岳天神平、湯檜曾、水上

第三天:長岡、燕三條

第四天:彌彥、燕市産業史料館

第五天:白山神社、旧齋藤家別邸、マリンピア日本海

第六天:朱鷺展覽館、新潟市歷史博物館、旧小澤家住宅

第七天:五泉、新發田

第八天:新潟➔千葉,佐原

第九天:千葉➔台灣,成田山新勝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oli 的頭像
    anoli

    風景和書屋

    an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